近日台灣最熱門話題莫屬「你打新冠疫苗了嗎?」COVID-19從五月開始肆虐全台,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,截至目前為止,確診人數已高達1萬多人次,死亡人數更突破500大關!隨著越來越多民眾施打新冠疫苗,疫情也逐漸趨緩。
‧
創健健康管理陳建志院長提到,近期前來就診的民眾紛紛詢問:「到底該不該讓家中長者施打疫苗?」「施打疫苗過後,副作用很嚴重怎麼辦?」可見這疫苗背後的威力多麼令人膽怯!創健特別整理新冠疫苗熱門5大QA及《獨家》醫護接種狀況分析,帶您一次剖析新冠疫苗之謎!
最近佔據各大媒體版面議題,莫過於是否該讓家中長者施打新冠疫苗!許多不良症狀、猝死、血栓……等副作用,都讓民眾開始心生恐懼!
.
陳院長提到,其實民眾不必過度恐慌!在決定是否讓高齡者施打疫苗前,應先了解家中長者近期身心狀況!若有急期性疾病(如感冒、頭痛、血壓急遽上升……等)或原有病症尚未得到控制之前,建議都先暫緩接種。若是原有病症但定期追蹤、身心狀況皆穩定,本人也有接種意願的情況下,即可進行接種。在接種過後,也需避免家中長者因在高溫底下耐受力不夠,而導致中暑、熱衰竭,並隨時補充水分,每日應定時關心身心狀況是否有變化!
.
另外,陳院長也提醒,不僅僅是年長者,現階段若正在服用類固醇(如:風濕性關節炎等患者)或免疫系統抑制劑(如:自體免疫系統疾病患者),因每人療程不盡相同,建議先徵詢平時看診醫生意見,再決定是否接種!若仍處疾病急性期或尚未穩定之慢性病患者,也建議暫緩施打。打疫苗就像在體內掀起一場腥風血雨的免疫戰爭,若身體原有疾病尚未受到適當控制,身體狀況也因病魔侵擾較為虛弱,此時接種疫苗恐會超出身體負荷,因此建議暫緩施打。
目前為了使病毒傳播力下降,當務之急必須盡快達到群體免疫!但許多民眾疑惑「如施打新冠疫苗,是不是就不能同時施打其他疫苗?」
.
陳院長提到:「只要安排好施打排程,是可以同時接種的!若是接種不活性疫苗(如:B肝、流感、肺炎鏈球菌……等)建議間隔至少2週,活性減毒疫苗(如:HPV、水痘……等)間隔至少1個月。」但在疫苗接種前,民眾仍需與醫生詳細說明自身身體狀況,並依照醫師評估按時接種疫苗!
近期有民眾來電諮詢「下周就要去打疫苗了,我還能做無痛腸胃鏡檢查嗎?」
‧
目前並沒有科學根據指出,接種疫苗後會增加麻醉風險,或是影響麻醉藥劑的使用,也無相關禁止條例!創健陳院長表示,只要您在檢查前先經過麻醉專科醫師評估,沒問題後就可安排腸胃鏡檢查了!」
目前民眾仍擔憂各廠牌疫苗副作用的產生,創健特別《獨家》訪問已接種 AZ疫苗的接種者在72小時內,副作用會帶來什麼身體變化呢?
每人對於疫苗反應程度均不同,有人接種後毫無感覺,也有少人會出現嘔吐、噁心、腹瀉……等症狀,但多數人24-48小時內副作用會逐漸緩解,陳建志院長認為,主要還是看個人自體免疫系統及體質而定。
「既然副作用力這麼強,是否能有預防或減緩的方法呢?」陳院志院長提到,接種疫苗前1-2天應保持睡眠充足,正常飲食均衡,避免過度焦慮,讓自身免疫力維持一般正常狀態!接種後,可靠四大類飲食來減緩副作用,以持續維持身體能量。一方面能減緩副作用帶來身體不適;另一方面,透過每日補充均衡營養更能提升疫苗保護
「沒有疫苗是百分之百有效的!」雖接種過疫苗,但仍可能感染COVID-19!創健健康管理陳建志院長特別提醒,民眾接種疫苗過後24小時內應讓身體休息靜養,嚴禁激烈運動及飲酒,否則可能會影響疫苗的保護力,嚴重者可能還會危害生命之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