實驗室檢查

1. 尿液常規 Urinalysis

尿液常規檢查的主要目的,是要了解泌尿系統(腎臟、輸尿管、膀胱、尿道)是否有損傷或發炎及功能異常。當身體 某處有異常時則無法排泄廢物,或者會將不該排出的物質混在尿液中排出,故透過尿液檢查,可以評估身體的健康狀況。例如尿中糖分可評估糖尿病的程度、尿中膽 紅素可預測肝膽發炎阻塞、尿中的酮體可得知是否發生代謝性酸中毒。
通常尿液檢查時,最好採取 中段尿,也就是剛解出來的前段尿液拋棄不用,接取中段尿,而後段尿液也拋棄不用。因為前段尿可能污染尿道口的雜菌及分泌物,而後段尿所含的細胞成分可能已 經減少,故使用中段較佳。女性之尿液檢查,易受陰道分泌物和月經前後之干擾,有30-40%之受檢者會出現尿潛血和尿白血球異常。為減少困擾,留尿液樣本 前最好將會陰部沖洗擦乾;不方便沖洗時,應先盡可能擦拭乾淨,女性生理期期間,應避免做本項檢查。


1.外觀Appearance
一般正常的尿液顏色呈黃色或淡黃色、無雜質,若顏色改變或呈混濁樣,則可能代表著某種疾病。尿液外觀檢查的目的在於診斷評估泌尿系統之疾病;也可配合其他多項檢查,以暸解是否有代謝障礙或疾病。

2.尿蛋白Protein
若腎臟的功能正常,尿液中僅有微量蛋白量,甚至是零,但當泌尿系統功能障礙時,會漏出大量蛋白質,形成蛋白尿。常見尿蛋白原因如下:
‧生理性蛋白尿:食入過多蛋白質、肌肉運動過度。
‧病理性蛋白尿:發高燒、腎臟發炎、腎病症候群、妊娠毒血症。
‧姿勢性蛋白尿:長時間站立。

3.尿糖Sugar
正常情況下糖份不會出現在尿液中,但當體內血糖值超過一定限度時,腎臟便會將大量糖份排到尿液中。若尿糖呈陽性,則可能是糖尿病,應進一步做更詳盡的檢查。

4.酸鹼值pH
酸鹼度高於8表示尿液呈鹼性,可能有尿路感染、發炎或腎功能不良。酸鹼度低於5表示尿液呈酸性,可能正處於饑餓狀態或酮酸症。

5.比重Sp.Gr.
尿液比重過高常見於脫水、嘔吐或糖尿病、充血性心臟衰竭;比重過低則常見於水份攝取過多、使用利尿劑或尿崩症、多囊性腎病。

6.膽紅素Bilirubin
膽紅素為衰老紅血球中血色素的分解產物,若呈陽性,可能是膽道阻塞或肝臟疾病。

7.尿膽素原Urobilinogen
尿膽素原過高表示可能有溶血性黃疸、急性肝炎、肝硬化;若尿中全無尿膽素原,則可能是膽道阻塞。

8.酮體Ketone
酮體是身體代謝脂肪產生能量時的產物,若呈陽性,表示體內脂肪代謝不完全,常見於禁食過久、發燒、長期腹瀉、嘔吐或糖尿病患者。

9.亞硝酸鹽Nitrite
若呈陽性,表示泌尿系統可能受到細菌感染,須再以顯微鏡檢作進一步確認。

10.尿潛血Occult Blood
測定尿中是否有血液反應,正常尿液中潛血的檢驗結果為陰性。若尿中有血液反應則呈陽性﹙+﹚,可能是尿路結石、腎臟發炎或泌尿系統癌症等。如果服用維他命 C及含有ascorbic Acid的抗生素(Tetracycline等)時尿中排出大量的ascorbic Acid會造成潛血反應呈偽陰性;若尿液放置過久、生理期婦女,亦會造成潛血反應呈假陽性。

11.尿沉渣顯微鏡檢Sediment
除了以上十項檢查外,尚可以由顯微鏡做進一步尿液分析。在高倍鏡檢下,可以分析尿液的內容成份:

(1)紅血球R.B.C:
表示整個尿路系統,自腎臟以下,經輸尿管、膀胱至尿道,有任何部位有出血現象的情形,包括尿路感染發炎、結石形成而發炎、腫瘤生成、攝護腺炎或外傷導致尿路系統受傷皆有可能。

(2)白血球W.B.C:
高倍鏡檢下發現白血球聚集,顯示尿路系統有感染發炎情形。

(3)上皮細胞Epithelial cell:
正常腎上皮細胞有修補新生功能,故上皮脫落及新生乃正常現象,但如果過多上皮細胞聚集時,可能顯示腎小管上皮受損嚴重,應考慮因腎炎、類澱粉症、重金屬中毒或其他人為干擾因素造成。

(4)圓柱體Cast:
一般而言,正常人的尿液只會偶爾出現圓柱,數目增多便是異常。常見的圓柱種類:

●透明圓柱體Hyaline casts:
表示可能腎絲球微血管表皮受損,使血中蛋白質通過而存於尿中,亦可能因發燒、姿勢改變、情緒或過度運動,腎臟遭按壓而呈短暫增加。

●顆粒性圓柱體Granular casts:
由血球分解而來,增加時顯示有急性腎病變、腎盂腎炎、慢性鉛中毒等可能。

a.結晶體Crystals:晶體存在是正常的現象,除非有半胱氨酸結石、白胺酸、膽固醇結石、藥物結石等出現。

b.微生物Micro-organism:可能是尿路感染。

創健診所